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,截至 2024 年末,我国 5G 通信用户数量已超 10 亿。移动通信基站是网络信号传输的必备设施,随着用户数量的激增,相关担忧也日益凸显。近期,“手机基站有辐射,5G 基站数量多于 4G,所以 5G 辐射更强、对人体危害更大” 等言论引发公众热议,这些言论是否具备科学依据?
5G 通信基站是啥?它其实是公用移动通信基站,作为移动设备连接互联网的接口设备,也是无线电台站的一种,是在特定无线电覆盖区域内,借助移动通信交换中心,实现与移动电话终端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站电台。
专家指出,5G 通信基站的辐射值极低,属于电磁辐射,距离越远信号越弱,对人体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。
网络提速与基站辐射增值无关。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消息,目前我国 5G 基站数量已超 425 万个,位居全球,算力总规模排名全球第二。那网络提速和基站辐射值有无关联?辐射是一种能量传递方式,网络提速并非依靠增强通信基站的信号发射功率,而是通过扩容传输带宽来实现,就如同拓宽高速公路。5G 通信基站也是如此,而且基站数量越多,手机通话效果越好,手机与基站间产生的电磁辐射反而更小。
5G 信号使用的无线电波频率范围分为两种,一种是厘米波,与 2G/3G/4G 差别不大;另一种频率较高,属于毫米波范畴,不过我国目前尚未部署。无论是 2G/3G/4G 还是毫米波 5G,其频率都低于可见光。从辐射属性来看,无线电波所含能量比可见光更低,对人体基本无害。
5G 通信基站的电磁辐射量远低于家用电器。辐射分为电磁辐射和电离辐射,电磁辐射包括长波、无线电台、移动基站、可见光、红外线以及部分低频紫外线等;电离辐射主要有 α、β、γ 射线等,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核辐射,这类辐射一般出现在我们日常接触不到的地方。
我们每天都处于电磁辐射环境中,地球本身是大磁场,电闪雷鸣、太阳黑子活动等都会产生电磁辐射,日常生活中的无线电台、基站天线以及电磁炉、微波炉、电脑、电视机、吹风机、收音机等家用电器也会产生电磁辐射。
电磁辐射是否对人体有害取决于其频率高低和功率大小,只有当这两个因素超过允许值造成辐射污染时,才可能对人体产生负面影响。
一般来说,电吹风辐射为 100 微瓦 / 平方厘米,电磁炉辐射可达 580 微瓦 / 平方厘米,家中常用无线路由器在 1 米范围内辐射量超 60 微瓦 / 平方厘米。而通信基站的电磁辐射按照《电磁环境控制限值》(GB8702 - 2014)中的标准要求,要小于 40 微瓦 / 平方厘米,实际执行时,运营商考虑信号叠加,工程施工要控制在 8 微瓦 / 平方厘米以内。与标准和常用家用电器相比,通信基站的辐射量微乎其微,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。